桃流膠病
時間:2017-10-12 08:18
發病癥狀:此病主要發生于樹干和主枝,枝條上也可發生。枝條發病時,初在病部腫起,隨后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樹脂。樹脂硬化后,成紅褐色晶瑩、柔軟的膠塊,最后變成茶褐色硬質膠塊。病部皮層褐腐朽,易為腐生菌侵害。隨著流膠量的增加,樹勢日趨衰弱,葉片變黃,嚴重時甚至枯死。誘發此病的因素比較復雜,病蟲侵害,霜、冰雹害,水分過多或不足,施肥不當,修剪過度,栽植過深,土壤黏重板結,土壤酸性太重等,都能引起桃樹流膠。流膠以春季發生最盛。長江流域以梅雨期發生最多。
桃流膠病圖片展示
防治方法:綜合防治桃樹流膠病,應從冬季開始。
1、加強桃園管理,增強樹勢。增施有機肥,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。酸堿土壤應適當施用石灰或過磷酸鈣,改良土壤。鹽堿地要注意排鹽,合理修剪,減少枝干傷口,避免桃園連作。
2、防治枝干病蟲害,預防病蟲傷,及早防治桃樹上的害蟲如介殼蟲、蚜蟲、天牛等。冬春季樹干涂白,預防凍害和日灼傷。
3、藥劑保護與防治:早春發芽前將流膠部位病組織刮除,傷口涂45%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,然后涂白鉛油或煤焦油保護。藥劑防治可用50%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、50%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%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,防效較好。
內容